南方日報訊 (記者/曹斯 實習生/白晨暉 通訊員/粵康信)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廣東省居民碘營養狀況最新監測數據:2013年對我省沿海、山區和平原地區的部分縣進行抽樣監測的結果,我省8-10歲學生尿碘中位數為166.8μg/L,孕婦尿碘中位數為138.4μg/L。
  省疾控中心基層衛生與地方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鐘文介紹,此次抽樣監測結果表明,廣東省人群碘營養水平維持在適宜範圍;但孕婦尿碘中位數略低於WHO推薦的孕婦適宜碘營養水平範圍(150-249μg/L),屬於輕度碘攝入不足。
  “經過三十多年不斷努力,我省已於2011年如期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鐘文也提醒,我省地理環境中普遍缺碘,自然環境的缺碘又是不可改變的,因此補碘是一項必須常抓不懈的艱巨任務。
  碘是重要的“智力元素”
  “碘對人體智力的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鐘文介紹,胎兒期和嬰幼兒期是大腦發育的兩個主要時期,此時缺碘就會影響小兒大腦的正常發育,造成不可恢復的智力殘疾。
  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缺碘地區、又沒有得到充足補碘的一些中小學生的智力明顯低於非缺碘地區的同齡人。他們即使學習十分用功,但記憶力差,成績依然不佳;成年後也難於掌握複雜的知識和技能。嚴重的缺碘則會產生獃傻、白痴等智力殘疾(克汀病),這些人生活不能自理,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需補碘
  “胎兒、嬰兒時期所需要的碘全部或大部分來自母體,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補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鐘文介紹,由於妊娠期間腎臟對碘的清除率增高,孕婦容易發生內源性碘缺失;另一方面,由於妊娠反應、水腫、妊娠高血壓等緣故,孕婦會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從而導致了碘攝入的減少。
  “此外,部分乳母會擔心奶汁含鹽量高影響嬰兒健康,也減少鹽的攝入量,因此奶汁中排出的碘隨之減量,從而引起嬰兒的碘攝入不足。”鐘文提醒,孕婦和哺乳婦女的碘需要量是比普通人群高的,但其攝鹽量卻比普通人低,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除堅持每天食用碘鹽外,還應經常攝入一些含碘豐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帶等,既適應她們在特殊時期攝鹽量少的特點,又能保證特殊時期充足的碘攝入量。
  ■專家答疑
  問:海鮮含碘,沿海地區居民經常吃,因此他們不缺碘?
  答:海鮮中確實含碘,但其含量很少,遠低於每日攝碘量150μg的生理需求量。海產品中只有海帶和紫菜碘含量較豐富,但經調查,沿海地區居民雖然經常食用海鮮,卻較少食用海帶和紫菜這兩種食物。根據衛生部門近十幾年對碘鹽覆蓋率較低的部分沿海鄉鎮開展的碘營養調查,這些地區的兒童和孕婦尿碘中位數均低於WHO推薦的適宜水平。調查結果表明,沿海地區居民如果不食用碘鹽,仍然會出現缺碘。
  問:既然廣東已消除碘缺乏病,公眾還需要繼續食用碘鹽嗎?長期食用會不會造成碘過�
  答:預防控制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就是補碘。由於自然環境缺碘是長期存在的,因此補碘應遵循長期、微量、日常化原則。食鹽是人體的每日所需,符合上述的原則。人類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實踐證明,食鹽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廉、能夠長期堅持食用的優勢,成為世界公認的補碘的最佳途徑。從我省的監測情況來看,目前的食鹽加碘的濃度不會造成補碘過量。
  問:哪些人群不宜食用碘鹽?
  答: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為滿足甲狀腺疾病病人對非碘鹽的需求,目前廣東的非碘鹽銷售網點已遍及全省各鄉鎮。  (原標題:孕婦和哺乳婦女碘需要量比普通人群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f52nffb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